李剑明(主任)
科室:核医学科与PET/CT中心
职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学历:博士研究生
现任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与PET/CT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第十一届委员会心脏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七届委员会理事、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影像学组组员、天津市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天津市核医学分会常委、天津医科大学“十一五”新世纪人才。《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和《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委,《医疗卫生装备杂志》审稿专家。
1996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系,获核医学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2008年期间工作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盛京医院)核医学科与PET/CT中心,历任助教、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期间获得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同期担任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五年制医疗系、六年制英语医学专业、七年制硕士核医学专业的授课及实习带教教师,多次荣获院级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专修PET/CT诊断。2009年调至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工作,2010年入选天津医科大学“十一五”“新世纪优秀人才”。
从事临床核医学工作20余年,在核医学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血管、内分泌、泌尿系统疾病的SPECT(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成像)和PET/CT(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CT成像)影像诊断,尤其在SPECT、PET心肌活性和血流定量方面具有较高造诣。
近五年承担天津市、滨海新区科研项目9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副主编《影像核医学》、《实用核医学》、《临床医师核医学手册》影像专业教材或专著3部,参编其他医学专著或影像多媒体共15部。
...主要研究方向:PET-CT肿瘤显像、神经系统分子影像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主要学术职务: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届PET与分子显像学组委员,
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全军第五届核医学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第七届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
天津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从事影像学诊断十余年,具有坚实的PET-CT诊断基础知识,在全国各类核心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论文5篇。
并参与编写《神经外科学》、《临床急诊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泌尿生殖系疾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等五部著作。以第一完成人主持医院、学院及天津市科委面上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青年基金一项。2012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12年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4年获全军三类人才岗位津贴。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在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1983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后一直从事内科及核医学科临床工作,拥有深厚的内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核素显像的诊断技术,擅长应用核素治疗甲亢及甲减等疾病,尤其在甲亢的131碘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女,博士,副主任医师。2004年于天津医科大学取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于天津医科大学取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开始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工作,2013年取得天津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2017-2018年在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内分泌肿瘤实验室及核医学科进修访问1年。现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及与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基因多项;累计发表SCI论文9篇。现为中国医学影像研究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及天津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专业特长:擅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甲亢及甲状腺癌碘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等核素治疗项目。
...王澎,男,医学博士,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1976年出生,天津市人。历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信息宣传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旁腺及骨代谢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心脏学组委员等。
200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获科学博士学位。自2002年起进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临床工作至今,长期从事甲状腺疾病的综合诊断、内科治疗及放射性核素治疗工作,同时还担任核医学科ECT室的核素显像诊断和甲状腺超声诊断工作。2005年晋升主治医师,2010年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之外积极参加甲状腺疾病及核医学的教学、科研和科普宣传,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完成各级科研课题3项,引进专业领域新技术4项,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临床特长:甲状腺疾病诊断和治疗,131I治疗Graves甲亢、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1998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同年分配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2006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学术任职:现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临床专业学组委员,天津市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天津医大总医院核医学教研室教学干事。在天津医科大学新世纪人才、青年技术骨干选拔培养活动中被评选为青年技术骨干并顺利完成培养计划。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资助赴英国邓迪大学学习。科研及学术论著情况: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4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市、局级科研课题十余项,获天津市科研成果5项,完成专业领域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3项。于中华系列杂志及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多篇。参加天津市第8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理科组二等奖,多次被评为校、院级优秀教师。
专长:SPECT影像诊断及核素治疗
擅长:核素SPECT影像诊断,甲状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综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影像诊断,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Graves甲亢及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癌的SPECT诊断与核素治疗。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
200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同年进入总医院核医学科开始参加临床工作。2010年博士毕业,获核医学专业科学学位。2017年晋升主任医师。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甲状腺疾病诊治对外交流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等。2015年作为编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完成了《复发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共识》的编写,并发表于《中国癌症杂志》;同年获得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用于构建多功能纳米载体治疗失分化甲状腺癌的策略优化研究。2017年作为核医学专业专家参与完成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持续/复发及转移性甲状腺癌诊疗指南》的编写(2018年4月出版)。
主要从事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核素诊断及治疗新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等,专业特色为:(1)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治疗策略的选择、制定及优化;(2)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诊管理;(3)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及不良反应处理;(4)甲亢伴复杂或严重合并症的综合处理等。
...黄广玉,男,主任医师,副教授,1954.1.25.出生,于1978年由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分配到总医院核医学科,大学学历。1988年晋升主治医师,1996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6年晋升主任医师。从事核医学工作以来先后发表论文10篇、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篇、天津医药3篇、中原医刊2篇、全国会议4篇,均为第一作者。
从事核医学工作29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放射性核素治疗方面,应用131碘治疗甲亢,应用90Sr-90Y开发治疗6种皮肤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甲亢患者同时给予心理学上的辅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治愈率。
...医学学士,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
1986年7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至1998年10月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98年11月至2004年10月任副主任医师,2004年11月至今任主任医师,2010年7月担任核医学科副主任。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3项、其它课题多项,获得200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度、2007年度、2014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5年度天津市产学研联合突出贡献奖1项,其它科技奖励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放射性核素治疗学》1部。擅长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突眼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的研究,重点开展Graves甲亢、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多发性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医疗系、影像系《核医学》研究生课程。
...博士学位,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室副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多个国际杂志的评审者。2007年至2008年中日笹川医学奖学金资助到日本长崎大学研究甲状腺病。2013年9月到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学习核医学。2009年7月博士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博士研究生,并作为医科大学所有毕业研究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博士论文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和天津医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主持国自然课题2项,主持天津市科委重点课题2项,主持天津医科大学课题1项,参加国自然课题1项(排名第三),参加天津市科委重大疾病防治专项1项(排名第三)。截至到2018年1月,指导的研究生已有5人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朱宪彝奖学金。截至到2018年1月,共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英语文章50篇,影响因子总分合计超过120分。2014年获得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8年获得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临床业务精湛,先后获得总医院青年岗位能手、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青年服务之星、总医院2014年度十佳医生和总医院2016年度十佳科技人员等奖励。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经过患者网上投票,连续三年被评为年度好大夫。2017年被评为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16年被聘为天津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2016年被聘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2016年被聘为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选为笹川医学奖学金进修生同学会青年委员兼副秘书长。2017年被聘为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2017年被聘为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2017年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2017年被聘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核医学学组委员。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8年被聘为天津市心脏学会心脏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委。2018年被聘为天津市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甲亢,甲减,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眼病,甲状腺肿,妊娠合并甲状腺病,哺乳合并甲状腺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肿瘤。各种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用放射性核素的诊断和治疗。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在天津医大总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至今,期间于1990年至1992年,在日本国立秋田大学从事临床研究工作。现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编委。政协和平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对甲状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诊治有较深入研究,对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较为擅长。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天津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0篇,中华系列杂志文章50篇)。
【专业特长】甲状腺疾病的诊治。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
...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核医学科学术带头人。1985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核医学专业,1994年由国家教委公派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医院进修。
从事核医学专业工作30多年,在我国核医学临床和甲状腺疾病诊治领域具有较高声望,尤其是在131I治疗Graves甲亢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方面的工作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和赞誉。参加编写了由中华内分泌分会发布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08年),在中华核医学分会发布的《131I治疗Graves甲亢专家共识》(2010年)中是发起和执笔专家之一,2012年参加了中华内分泌分会、中华外科学分会、中华核医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共同发布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的编写工作;2013年参加编写中华核医学分会发布的《131I治疗格雷福斯甲亢指南》;2014年领衔编写中华核医学分会发布的《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5年参加编写《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国家标准》。
曾任中华医学会第六、七届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八、九、十届核医学分会常委,第八、十届核医学分会核素治疗学组组长和第九届核医学分会肿瘤学组组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影像研究会核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曾任天津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五、六、七届主任委员,现任天津医学影像研究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苏乾 男 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博士学位 201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
工作经历:2019年7月-至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分子影像与核医学诊疗科主治医师
教育经历:
博士天津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