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特CT预约中心|yuyue.pet

启思路,促发展: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admin 2022-12-06 11:01:48

2022年12月3日,由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hina-Net Childhood Lymphoma,CNCL)、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儿童淋巴瘤联盟、北京中慈公益基金会、北京健康促进会主办,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承办的“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于线上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汇聚国内多位儿童淋巴瘤领域知名专家,分享病理诊断及分子诊断的更新要点,交流新检测技术在儿童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同时探讨儿童淋巴瘤治疗的最新进展与临床研究方向,共话行业前沿热点,共促学科未来发展。线上共有近两万人次在线观看了本次会议。

主席致辞

成果丰硕,笃行不怠,推进发展步伐

会议伊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天有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血液学组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刘玉峰教授为大会致辞。

王天有教授指出,CNCL协作组成立5年来,经历不断的发展,队伍逐渐扩大,专家团队凝结的临床方案不仅见刊于诸多国内外学术期刊,更以定期培训的形式普及到国内更多儿童淋巴瘤团队中。这不仅体现了CNCL学术影响力的显著提高,更有助于提升全国儿童淋巴瘤领域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本次大会内容设置丰富,既关注儿童淋巴瘤诊断方法的更新,又涉及生物治疗等临床方案的应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切实帮助广大医生,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王天有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王天有教授

刘玉峰教授高度评价了CNCL协作组近5年的工作成绩。他表示,通过协作组成员团队之间的精诚合作,各临床中心疾病诊断水平稳步提高,治疗方案日益精准,这无疑是为儿童淋巴瘤患者带去的福音。本次会议既是对既往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希望在张永红教授的带领下,CNCL协作组能够在全国儿童淋巴瘤诊治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 刘玉峰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 刘玉峰教授

随后,本次大会主席、CNCL协作组组长、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张永红教授进行了CNCL运行情况汇报及2022年工作总结。张永红教授介绍,CNCL协作组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规模逐渐壮大,目前有正式成员单位33家,另有2家单位正在申请加入。协作组通过建立数字化登记和统计系统、建立临床专家视频会诊指导及病理中心会诊制度,已逐步形成规范的诊断治疗体系和多中心同质化模式;通过定期举办培训会、聘请国内外专家授课、对复发难治等事件患者进行深入讨论等,推广规范化诊疗的理念并不断提升诊治水平。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医疗院长 张永红教授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医疗院长 张永红教授

此外,在国内外专家的指导与成员单位的支持下,团队学术研究成绩硕果累累。协作组平台2017至2022年5年共入组1961例病例,张永红教授结合数据展示了中国儿童淋巴瘤病理类型及治疗预后等数据统计结果,其中成熟B细胞淋巴瘤各亚型的2年无事件生存率都大于90%,较各医院基线数据提升了15%-20%,还汇报了多中心论文撰写情况,其次,展示了协作组2022年组织的3次会议情况,特别在第七届国际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会议等国际舞台上,协作组专家的成果也得到了展示;同时,各类型淋巴瘤CNCL-2017方案的总结与整理工作也在顺利进行中。

除了学术成绩与临床经验的汇总,张永红教授还介绍了CNCL协作组在公益推广方面的工作内容,比如协作组专区在博医荟平台上的搭建以及各类公益救助计划的开展等。展望2023年,张永红教授希望协作组能够更加团结协作,不断开拓创新,继续更新方案、推出少见病理类型及难治复发淋巴瘤协作方案,朝着战胜淋巴瘤的目标持续奋进!

学术讲题

整合诊断、精细治疗:不断完善儿童淋巴瘤诊疗模式

学术交流部分将分三个部分:首先疑难病例讨论部分通过5个经典病例的分析,展示临床诊断中的难点和治疗成功的要素,通过病理、分子、流式及临床专家的点评帮助大家提升认识。其次整合诊断环节由四位专家带来儿童淋巴瘤诊断的最新标准及研究进展的专题讲座。最后是临床治疗部分,由五位专家带来儿童淋巴瘤领域最新治疗的理念和最前沿的临床试验结果,一天半的会议讲者讲得酣畅淋漓,听者如醉如痴,收获满满。

讲座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由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金润铭教授与吴小艳教授共同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金润铭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吴小艳教授

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金润铭教授

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吴小艳教授

本环节首先由高博诊断中心高子芬教授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五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HAEM5)和国际共识分类(ICC)中关于儿童淋巴肿瘤病理的更新要点,带来以《WHO/ICC中儿童淋巴瘤类型变化》为题的分析报告。

高博诊断中心 高子芬教授

高博诊断中心 高子芬教授

高博诊断中心分子实验室郑勤龙主任带来《儿童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及预后意义》的学术报告,聚焦儿童淋巴瘤分子检测的最新技术、检测内容及临床应用,并通过对实践病例的分享,展现分子诊断在儿童淋巴瘤诊疗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高博诊断中心分子实验室 郑勤龙主任

高博诊断中心分子实验室 郑勤龙主任

湖南省儿童医院郑敏翠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段彦龙教授主持第二环节的主题演讲与讨论。

湖南省儿童医院郑敏翠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段彦龙教授

左:湖南省儿童医院 郑敏翠教授

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段彦龙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翼鷟教授带来了题为《ctDNA动态监测在淋巴瘤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ctDNA动态监测用于淋巴瘤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全程管理,以便及时评估疗效,辅助治疗决策。张翼鷟教授通过对相关研究与所在团队数据的解读,为我们展示了ctDNA动态监测在淋巴瘤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意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翼鷟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翼鷟教授

来自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核医学科的雷霄教授进行了《PET/CT在淋巴瘤中的作用》的主题报告。PET/CT是淋巴瘤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重要工具,雷霄教授通过对PET/CT的功能介绍,结合大量病例分析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要点,尤其是在儿童淋巴瘤应用中的特殊性,展现了PET/CT这一评估手段的关键作用。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核医学科的雷霄教授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核医学科 雷霄教授

第三环节的学术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江莲教授济南市儿童医院李府教授主持。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江莲教授

济南市儿童医院李府教授

左: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江莲教授

右:济南市儿童医院 李府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孙立荣教授分享了《儿童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治疗》的相关进展。近年来,儿童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突破,孙立荣教授从被动免疫治疗与细胞免疫治疗两大类治疗方式切入,通过对临床研究成果的总结,为我们介绍了现有治疗儿童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治疗“武器库”。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孙立荣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孙立荣教授

在随后的讲题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蕊教授详细介绍了儿童《EBV感染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主要内容包括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的类型、分层诊断与治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在治疗及预后中的价值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蕊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张蕊教授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金玲教授做了题为《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诊治进展》的主题报告。本次讲题聚焦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尤其是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最新进展、特别是难治复发患者的最新治疗策略、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研究的最新成果等内容,为大家带来大量文献信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金玲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金玲教授

最后,由西安市儿童医院刘安生教授河南省儿童医院刘炜教授主持第四环节的学术讲座与讨论。

西安市儿童医院刘安生教授

河南省儿童医院刘炜教授

左:西安市儿童医院 刘安生教授

右:河南省儿童医院 刘炜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袁晓军教授分享了《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的相关内容。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具有易误诊、易复发、复发后再治疗仍然有较好效果的特点。在本讲中,袁晓军教授从疾病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方案的演变及长春花碱在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靶向治疗的初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袁晓军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袁晓军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乐萍教授以《淋巴瘤/白血病治疗相关神经毒性》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一些化疗药物和新的免疫疗法在控制全身性和神经系统淋巴瘤/白血病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强的神经毒性,张乐萍教授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解析以及对处理要点的介绍,为大家构建起了应对淋巴瘤/白血病治疗相关神经毒性的知识“图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乐萍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乐萍教授

除了精彩的学术讲题,专家学者们围绕讲题展开的讨论也令人获益匪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周春菊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贾月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小艳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管国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谊教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西阁教授、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张静教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潘凯丽教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希望广场儿童院区高晖教授、安徽省儿童医院汪俭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宝玺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红美教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庄树铨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杨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宏胜教授、济南市儿童医院杨晓梅教授和湖南省儿童医院吴攀教授等专家围绕儿童淋巴瘤整合诊断及治疗进展的相关话题与讲者进行了广泛和深入地探讨,内容发人深思。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大会总结

学术临床协同共进,擎画未来发展蓝图

积小步成大步,儿童血液肿瘤的发展更是如此。张永红教授在大会总结时感谢各位讲者的精心准备及精彩演讲,也看到了协作组成员以及在线同道们的热情参与。5年时光荏苒,各中心进步飞快,协作组也将会把这期间多中心录入的数据库进行整理,将知识体系与学术成果梳理、沉淀出来,希望成员单位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参与论文的撰写。期待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明年推出新方案。同时尽快推出少见类型淋巴瘤方案,加强平台的科研合作,让未来的CNCL协作组更加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全国儿童淋巴瘤诊疗的规范化,让更多患者受益。

发表评论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